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緬懷先賢先烈 薪傳黃埔精神

專欄:社論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今(一〇三)年適逢黃埔建軍九十周年,中華民國建軍史上,「黃埔」不僅與國家的生存發展密不可分,也賦予國軍神聖定位,換言之,國民革民軍是國家的軍隊,也是保國衛民的仁義之師;且歷史告訴我們,黃埔的正統是在中華民國,這是不爭的事實。
民國肇造之際,各地軍閥與帝國主義勾結,導致民族衰微,民權旁落,民生凋敝,國脈民命飽受侵凌、荼毒。民國十二年十二月,先總統蔣公於遊俄報告書中建議:「為求國家強盛,必先統一中國;要統一中國,必先消滅軍閥;要消滅軍閥,必先建立軍隊;要建立軍隊,必先創立軍校。」之後,國父孫中山先生決心創辦軍官學校。
國父指定黃埔島為軍校校址,其用意有三:一則四面環水,遠離城市,適於興武講學;二則島上清末陸軍、海軍學校舊址,雖已荒廢,但加修葺,尚可利用;三則要以一校為始基,擴建勁旅,進而掃蕩軍閥,統一全國。藉此顯示有進無退的決心。經積極籌建,黃埔軍官學校乃於民國十三年六月十六日在廣州市黃埔島創校。
黃埔軍校創立的意義,在以軍校學生為基礎,建立真正的革命軍,信奉三民主義,編練革命武力,建設中華民國,促進世界大同,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具有「愛國家、愛百姓、不貪財、不怕死」的精神,因此,「犧牲」、「團結」、「負責」,即成為黃埔建軍的精神。
自黃埔建軍以來,從東征、北伐、剿共、抗戰、戡亂,一直到「光復臺灣、保衛臺灣、建設臺灣、守護臺灣」等各個階段,黃埔子弟都勇作先鋒,馳騁戰場,視死如歸,黃埔精神展露無遺。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在對日八年抗戰中,國軍官兵歷經大小會戰及戰役,終於贏得最後勝利,但也犧牲慘重,例如謝晉元、戴安瀾等殉職名將,都是黃埔傑出校友,他們「以國家興亡為己任,置個人死生於度外」的愛國情操,實為現代軍人的最佳典範。
誠如馬英九總統日前出席「慶祝黃埔建軍九十週年暨紀念對日抗戰七十七週年活動」時表示,自黃埔建軍後,先賢先烈與國軍官兵犧牲小我、成就大我,可謂斑斑血淚、可歌可泣,在在顯示出國軍與國家命脈的緊密相連。因為有他們犧牲奉獻,發揮「愛國家、愛百姓、不貪財、不怕死」的精神,方能造就今日中華民國的自由與繁榮。
欣逢黃埔建軍九十週年,國防部、文化部、輔導會、中正紀念堂管理處、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及退伍軍人組織社團等政府部會及民間團體,分別舉辦多項慶祝活動,如慶祝黃埔建軍九十週年暨紀念對日抗戰七十七週年活動、「國與家」音樂劇、黃埔勳蹟史料展、陸軍官校九十週年校慶暨聯合畢業典禮等,內容精采豐富,期藉此讓國人一起見證國軍的輝煌史頁。
總之,黃埔建軍史就是中華民國生存與發展的奮鬥史,我們除了向先賢先烈表達崇高敬意,至盼國軍官兵抱持「苦民所苦、急民所急」的精神,持續扮演「人民守護神」的角色,為維護國家長治久安與繁榮發展而戮力不懈。
(點閱次數:1452)